由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主办,淮阴工学院、南京理工大学承办的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暨高铁文化国际交流论坛于11月7至9日在淮安举行。江苏省科协国际部主任杨非、江苏省科协社会服务中心副主任薛红民、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理事长席占稳、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王维平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八所副总工程师赵宗贵、陆军工程大学教授郝文宁、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周伟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方志耕等来自国内外高校、科研院所及企业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。校党委常委、副校长张灏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。

张灏对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,并介绍了我校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、推进新工科建设和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的成果。他表示,本次会议的召开,标志着系统工程研究正在与智能化、信息化深度交叉,为推动江苏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提供了重要学术支撑。
主题报告环节,王维平以《数字孪生智能仿真原理研究与平台构建》为主题,系统阐述数字孪生的核心原理与在复杂系统仿真中的应用前景;郝文宁以《从“数说”到“数断”:数据资源利用能力跃迁与场景落地》为主题,探讨大模型在智能决策与认知计算中的发展趋势;周伟以《矿业领域人工智能基础与进展》为主题,展示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山安全与智能化管理中的实践成果;方志耕以《民用飞机的健康监测与管理关键问题》为主题,分享航空装备健康监测与状态评估的关键技术;赵宗贵以《智能与智能认知体系》为主题,分析智能认知的前沿问题与发展方向。
在分论坛环节,来自省内外高校的青年学者交流气氛热烈,内容涵盖系统工程学术前沿与高铁文化传播等多个方面。系统工程学术年会共设六个分论坛,主题多元、重点突出。青年托举人才学术论坛聚焦青年科研人才成长与创新研究,展现青年学者的学术活力与科研潜力。学会专业委员会联合论坛A由军事系统、信息系统、可靠性系统、公共安全系统四个专委会联合组织,探讨系统安全、信息融合与应急响应等重点问题。联合论坛B涵盖农林系统、矿业系统、智能交通系统、云服务系统、体育系统,交流内容涉及智慧农业、绿色矿业、智能交通与数字服务体系建设等领域。优秀论文交流论坛以学会会员论文为依托,展示了一批具有创新性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。研究生论文交流论坛分A、B两组进行,硕博研究生围绕复杂系统建模、智能控制与优化决策等方向展开学术报告与评优交流,充分展现了青年科研力量的蓬勃生机。


同期举行的第六届高铁文化交流国际论坛设立“高铁知识普及国际论坛”和“高铁文化传播国际论坛”两个专题。论坛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,邀请国内外专家围绕高铁科技创新、运行安全、文化传承与国际传播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,促进了高铁科技与文化交流融合,为推动中国高铁文化走向世界贡献了新的智慧与力量。


闭幕式由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秘书长黄炎焱主持,会议对优秀论文进行了表彰,颁发“优秀论文奖”,以鼓励青年学者积极探索、勇于创新。黄炎焱秘书长在致辞中对专家、教师及志愿者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,并期待明年再聚,共同推动系统工程及相关领域持续创新与高质量发展。
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,充分展示了系统工程与人工智能技术交叉融合的最新研究成果,推动了高铁文化与系统科学的深度对话,促进了学术研究与工程实践的结合。与会专家一致认为,本次大会视野开阔、主题前沿,为学术界与产业界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,对推进江苏省系统工程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